close

不知不覺在國外已經兩年了,很多事情都非常不適應,台灣的便利性取代了澳洲的緩慢節奏,而且在澳洲,只要照顧我自己,回到台灣要顧慮的因素變得很多,過年拜訪親戚的時候,才發現大家都變得不一樣了,家族的成員裏也多了幾個小毛頭。

回到台灣的生活圈,當然就是行程滿滿的見面會,和幾個朋友聊聊之後,對於台灣薪資的狀況,感到很驚訝,我覺得除了是薪資收入的落差外,每個人對於薪資的標準相對也變得保守,也因為薪資,工作態度和生活方式就更不用說了,儘管這些滿滿的不適應是之前就預期的,但是對我來說竟然變成一種culture shock。

StockSnap_MS3SSMF2N7.jpg

回到台灣之後其他人怎麼走?留下來或是再出走?

在澳洲的時候遇到有很多人都是抱持著,能不回台灣就不回台灣,或許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。但是其實回來之後,了解了一些已經回來一陣子的人的說法,儘管有很多不適應,還是要面對現實,然後放低標準。加上這份工作的因素,認識非常多海歸派,排除那些好野的、長得美、英文好又幽默的(有錢人當然直接買擔保,外表出色又英文好可以直接找外國人結婚),有些人先暫且找個工作做,然後和另一半計畫著如何移民到國外,存夠錢之後,報名幼教或是廚師的專業課程;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工作性質是需要到很多國家的工作,除了可以滿足自己的冒險心,還可以賺取比平均好一些的薪水,像是機師或是外派工作;或是選擇業務性質的工作,工作時間比較彈性,薪資跟努力程度比較有正比;比較特別的是遇到一些剛畢業的新鮮人,大學和就職就是選擇移民項目上的專業,不管有沒有家裡的金援,想出走台灣的動機非常強烈。

 

回來之後的你,是否和出發前一樣?

當我還在菲律賓語言學校工作時,我常建議要出發到澳洲的學生,回來的時候記得帶些東西回台灣,不管是錢或是可以幫助你一輩子的知識,錢總是會花完,而且去個一兩年,也不可能賺到一輩子的錢,與其如此,期待回到台灣的自己是跟出發前不一樣的人(假使走了一遭,卻始終如一,也是蠻枉然的,但也絕非少數),有個比以前還好的英文能力、可比小當家的廚藝、認識許多不一樣的朋友或是帶回來澳洲的職業證照,都會讓這趟旅程更為值得。

 

台灣社會上最害怕遇到的求職者?

回到台灣開始關心台灣的環境,竟然在網路上看到這一篇

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ar⋯⋯

 

內心大驚,這不是在說我嗎!!!!!

如果依照文章這樣講,不是成家,就是立業,然後好好的工作賺錢,用責任取代自由,那難道真的要這樣子嗎?在台灣的環境並不鼓勵人追求自由,社會價值期待的是穩定的經驗值,以及不對等的報酬率。但是我認為,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出發前想在澳洲找到一片天空、想要賺一桶金,回到台灣還是孓然一身,一樣的徬徨,曾經耕耘的稻田,早就荒草叢生,又加上更多的不適應症,竟然是比出發前還不知所措。其實歸根究底,找到一條自己想走的路,一直走下去,願意經營和投資,就像文中最後一段,找到自己的價值觀,才能好好的跨出那一步。

 

希望那些跟我一樣剛回到台灣的包包們,可以度過這段更生人重回社會的時期,然後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(寫於2017/02/21)

原本文章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otes/詹凱睎/打工度假之後-下一步該怎麼走廢文無誤/1814963325196628/

 

arrow
arrow

    Holala Ka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